志在四方

词语解释

zhì zài sì fāng

志在四方


志在四方 zhìzài-sìfāng

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吾与汗漫期九垓之外,吾不可以久驻。”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盖君子以成德为丽,业广惟勤;临高能下,故以高行称焉。”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志向远大、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。

"志在四方"是古代文人常常用来激励自己的一句话,它鼓励人们要勇敢地追逐梦想,不畏艰难险阻。——《古文观止》

近义词

  • 壮志凌云(zhuàngzhì-línyún)
  • 鸿鹄之志(hónghú-zhì)
  • 胸怀天下(huáixiōng-tiāndà)

反义词

  • 鼠目寸光(shǔmù-cùnguāng)
  • 井底之蛙(jǐngdǐzhīwā)
  • 安于现状(āyú-xiàngzhuàng)

正音

在古代诗词和语言中均有相关描述:

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中有诗句曰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这里的“苹”字,古音同“平”,而非现在的“ping”。

孔子在《论语·述而篇》中说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这里的“必”字,在古代应读作“bì”,而不是现代汉语中的“bi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