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公无私

【词语解释】

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

【拼音】 da4 gong1 wu2 si1

【释义】 形容处理事情公平、公正,没有偏私。

【出处】 出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;既来之,则安之。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,远人不至,而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,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
【例句】 在古代诗词和历史文献中均有相关描述,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中的诗句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风雨不动安如山。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”以及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著作《焚书·答耿司寇》中的句子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这些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追求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。

【近义词】 铁面无私、秉公办事

【反义词】 自私自利、假公济私

【正音】 注意区分“公”(gōng)和“功”(gōng)的发音区别。

【繁体】 大公無私

【总结】 大公无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它强调了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治理的原则,即在处理事务时应秉持公正、平等的态度,不为个人利益或情感所左右。这一理念在中国历史上对政治伦理和社会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