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急跳墙

词语解释 gǒu jí tiào qiáng
狗急了会跳过墙

释义 形容人在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地采取极端行动。比喻形势危急之下,人们会做出平时不敢做的事情。

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宋朝苏轼的《物类相感志》:“狗急则跳墙,虎逼则伤人。”后来在明代刘伯温的《百战奇略》中也有相关描述:“兽穷兕(sì)必突,鸟困飞极,穷寇莫追。”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在绝境中的本能反应和行为模式。

例句 在古代诗词和历史故事中均有相关描述。例如,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记载: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。”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形势再艰难,只要有决心和勇气,最终也能达成目标。又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这句诗描绘了战争时期,人们为了生存和安全不惜一切代价的场景。

近义词 类似的成语有“孤注一掷”、“破釜沉舟”等,它们都表示在绝望的情况下,人们会不计后果地采取非常手段以求得一线生机。

反义词 与之相反的是“从容不迫”或“镇定自若”,它们用来形容人们在面临困境时的冷静态度和应对能力。

正音 在普通话发音中,要注意“急”应读作“jí”,而不是“jī”或者“qí”;“跳”应读作“tiào”,而不是“tiao”或者“cháo”。此外,“强”在此处的正确书写是“qiáng”,而不是“jiàng”或者“liang”。

繁体字 在繁体中文里,这个词组可以写作“狗急跳牆”,其中“牆”是“墙”的古文形式,意指同样的概念。